找到相关内容2409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家处理人生困境之锦囊

    现实”依然是一个“客观”的存在,但“现实问题”却含有我们情绪上的好恶成分,换言之,含有烦恼的成分。   按佛家立场,烦恼和现实问题是一体的,不能分开处理,必须同步进行。在一般事理上,佛家的处方与世俗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人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348492519.html
  • 扫地扫地扫心地

    度之因心扫地,必能获福深广。   佛法有事有理,出坡作务外修事相上的有漏善是福德,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。唯有福德、功德兼具,事理一如,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。除此,我们还要广行菩萨道,...

    见胆法师

    |六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849002599.html
  • 怎么来写“人”这个字

    ?无明就是人我是非事理不明,时常争长计短。人如不明白道理,生活即不能踏实,心灵就会空虚,整天惶惶恐恐,摇摆不安……。   要平安,得先心安;要心安,须先得理;理得心安,即阖家平安。   一理通,万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0841162859.html
  • 恶口罪业 死后当堕刀兵拔舌地狱

     造作恶语,谗毁平人   【解释】   编造了坏话,捏作了恶事,任意地搀毁好人。   【分析】   别人纵然有了过失,也应当想办法为他掩护;若是一个人平白无辜,却编造了流言,捏作了恶事,去谗毁他,这种的恶毒,比刀斧虎狼还要厉害啊!!因为一个人本来没有罪,却被一位小人谗言攻击,其他不明事理的人,也就跟随着毁谤,听到谗言的人,也实在很难以分辨出谁是谁非,导致了贤人和小人混淆不...

   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

    口业|恶口|因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844493073.html
  •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

      佛陀时代,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,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,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、精进行道。有位年老比丘,名叫摩诃卢,生性愚钝、不解事理,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法理。但是几年下来,摩诃卢却连一句偈语也记不得,久而久之,大家都开始瞧不起他,不愿和他同进出,只敢让他留守精舍,做些清扫的工作。   一天,国王迎请所有比丘到宫中接受供养,唯独摩诃卢比丘一人留在精舍。他心想:“我生来就是这般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012544648.html
  • 狮子林净业

    破除疑惑事理兼备,一切问题迎刃而解。印光祖师就很推崇天如禅师,所谓:“若论‘断疑生信’,尤当推重天如禅师的净土或问”。印祖在〈拟答某居士书〉中,更要某些“揽净入禅”而执理废事者,多读天如禅师的净土或问...

    斌宗法师开示

    |寺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1410065813.html
  • 人生与佛法

    佛禀告了他路上所见之事。   佛陀说道:“善男子,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!他们知道人生无常,伤心悲哀无济于事,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,也就无有忧愁!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,互相贪著...

    佚名

    |无常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2119596795.html
  • 痛苦的解脱

    斗争,互相陷害。所以佛说: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。   同时,一切众生因为对于事理认识不清,内心中又都有着错误的思想:或者不能辨别“善”与“恶”,把善的当作恶的,把恶的当作善的。或者抹煞行为的价值,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/中国佛学院

    |痛苦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845016887.html
  • 因果图鉴——地狱变现图

    道理! 4.造作十恶,魂归地府。 何谓十恶?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。人生数十寒暑,一生中若不知修学善业,不明因果事理,不懂修善积德,转眼无常到来,魂归地府,后悔已迟! ...

    佚名

    |因果|轮回|地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715288694.html
  • 第二届“戒幢论坛”主题:唯识教观及当代弘扬

    观唯识,这是事理相对的观法。这样从粗到细,从浅入深,循序渐进,修诸观行,便可顺趣实证唯识实性,登地见道,乃至成就无上菩提。   悟寂法师发言结束后,济群法师、周贵华研究员、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林国良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0844118840.html